聽懂話中話

2020-12-25

溝通從了解目的開始

第一次一個人上早班,店長傳了訊息給你,到門巿先做這三件事1. 開門2.開燈3.拖地。這訊息是什麼意思?如果你的理解是「就是字面上的意思」,你照做了,店長卻氣到不行,為什麼?

來看真實情況

  • 你把門和燈全開了,包括後門和招牌燈。門全開後,剛開完燈就有客人上門,而你正在拖地,客人走來走去,地越來越髒。
  • 客人要結帳POS機還沒開,零用金也還沒算,最後客人沒結帳就離開,商品不見好幾個,因為後門通往商品庫存區。

「是沒有腦袋不會想喔!怎麼這麼笨!」店長生氣的罵人。做的人覺得很無辜,含著眼淚被罵,開始懷疑是不是真的很笨,做什麼都不行? 做也錯?不做也有錯?

來看正確版本

  1. 先開門(不然怎麼進來?)開一半能進來就好,
  2. 接著開室內燈(暗暗的不好找拖把)
  3. 拖好地等地乾時,開始操作開店流程,如開空調、POS機、放零用金、盤點、看交接事項。確認好後,地板也差不多乾了,就可以把門巿鐵門全開,放好人型立牌做生意。

這些事店長不是沒帶過,只不過在操作時沒有特別提,聽的人也沒注意,事件就發生了。看起來開店的事不只這三件,為什麼店長要特別交代先做這三件事?

聽出對方話中話

說話的人不會只說出字面上的意思,還包含說話人的「感覺與情緒」

  • 舉例來說,同一句話:「吃了沒?」同事和父母問目的就不同。同事是收集資料參考或是找話題聊天,父母主要是關心加擔心,希望經由這個問題交換你的關心。

聽話時不要看字面上的意思,尤其是對方要你做什麼事時,從對方提供的訊息,收集後分類分析,從對話中找出目的。

如果是認識的人,可以從個性與習慣加入情緒反應,就能知道對方溝通的目的是什麼。

  • 比如;文章中的店長交代三件事,並不是真的只要做這三件,店長希望透過這句話,讓新人知道要做什麼,給新人勇氣面對第一次開店。

學習的第一步,從模仿開始

新人要做的不是這三件事,而是思考怎麼做,可以開店順利?店長平常都怎麼做的?

平常店長都怎麼做的?為什麼?

這才是店長想要溝通的目的,回想店長怎麼做?

為什麼不一開始說清楚?

職場很多場合是可遇不可求,不可能每個場景和細節都說到位,需要觀察加經驗累積,尤其是銷售時,客人說的「話」通常不是「真心話」。

「我再考慮看看」、「我先去逛等會和朋友來買」、「我問我朋友」如果只看表面問題問客人:「要考慮的點是什麼呢?」反而教客人找到更多不想買的理由,原本想買的一點點意願,隨著回答消失在空氣中。

所以下次聽到訊息時,不要急著做或是回問,先思考對方說這句話的目的是什麼?假如要做可能會是什麼情況?會遇到什麼問題。真的不確定隨時可以求救,前輩其實都很願意教的。

但如果沒有前輩可以教時,天使美學銷售是很好的選擇。